
细心的居民也许会发现,在自家的小区门口,贴有本社区“网格化管理员”的照片、联系方式等,“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麻烦,就找网格管理员吧”、“要了解本社区哪个小区的情况,就找网格管理员吧”……这是网格管理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其实,不仅如此,网格化社会管理推行以来,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在服务百姓生活、夯实社会管理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网格”虽小,但为人们带来的服务和便利却是巨大的。
一、为社会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
按照“一个网格一名网格员”的原则,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形式配备网格员。通过组织网格员、乡镇(街道)及村社干部深入网格逐户采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信息,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流通条件下,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普查、掌握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信息,为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撑。
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走访收集到的各类社情动态,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报送至省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各级平台借助信息化精准掌握社情动态,每日对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及时研判,并分流、交办。今年上半年,通过省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收集各类信息几万余条,分流处置上千件次,及时有效调解矛盾纠纷453件,排查安全隐患383起并全部督促整改完毕,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187起,组织村组群防群治人员参与抢险救灾1000余人(次),协调有关部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14件。
二、助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重点抓好“天网”建设提升技防能力。
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点6689个,建成了覆盖城区及乡镇主街道、主要道路出入口的公共安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利用单位、企业、个人的监控设备和物防技防设施,织密防控网络。
2、积极探索警务网格化管理。
整合网格管理员、综治专干、巡防队员、社区民警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文山市按照“每个城市社区配备2—3名社区民警和相应数量协警、每名社区民警负责3—7个网格警务工作”的原则,选调了54名公安民警进驻网格开展“网格警务”工作。砚山县将30个网格划分为13个防控区域,将社区民警、网格员、综治专干、巡防队员编为13个治安防控小组,分片负责、落实责任、定期考核,提高了治安防控水平。
3、以“平安小区”建设完善城区防控功能。
对新建小区,要求同步建设公共安全配套设施,加强监管,达不到标准不予验收。逐步规范物管和门卫值守工作,发挥阵地作用。逐步引导、规范业主委员会实现自我管理,调动业主参与管理、配合管理的积极性。
三、社会管理实现“全方位精细化动态化”
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工作。通过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和信息收集,实现了对基层社情动态的及时掌握,将群众的愿望诉求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时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协助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共为民代理代办事务12053件,为民解决问题和困难5451件,为民解决疑惑16459起,消除安全隐患1762起,化解矛盾纠纷1448件,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62起,上报民生信息1693条,上报综治维稳信息69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