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案
- 时间:2018-07-26 18:39:18 编辑:Sissi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
网格化就是通过划分“网格”来代替自然区域界限或行政区划,将管理和服务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实施精准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的领域多达30多个,如网格化有限电视服务、网格化电力管理与服务、网格化秸秆禁烧管理,等等,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其中之一。
所谓网格化社会治理,就是把基层社区划分成若干责任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具体网格,每个网格涵盖一定数量居民户并安排相应专职网格员负责管理与服务,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而快速地完成网格内人、事、物的基本信息采集,以及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多项职责。
近年来,“社会治理”的概念正在逐渐取代“社会管理”,网格化社会管理也逐渐被网格化社会治理取代。网格化社会治理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也不是只适合于个别城市的技术创新,而是当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面对高风险、高流动率、高异质性、高开放度的城市社会,只有网格化才能更加精准地掌握人口信息和其他城市管理要素,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现代城市管理已经不可能容许有大量盲点和“死角”的存在;从民生和社会服务的角度看,面对城市居民多元、快速、多层次、高水平和民主参与的需求现状,传统的“准行政化”的社区服务方式很难满足,以往“上边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型的社会管理需求。社区管理与服务必须借鉴“互联网+”的现代服务理念,而网格化就能适应这种需求。像当年买东西到门市部、后来到购物中心、现在则普遍网购一样,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过去是科室办公、后来是“一站式”服务、现在发展到了网格化。如果说,从科室办公到“一站式”服务,是城市社区服务的一场“变革”的话,那么,网格化就是又一场更深刻的“变革”。网格化社会治理,能够促使社会治理力量下沉、责任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治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实施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要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网格划分是基础
只有合理划分网格才能确保实现网格化的特殊功能,边界清晰和规模适当是基本要求。根据经验,应以每格300户左右的标准适度划分网格,建制小区、单位小区可以适当扩大网格户数。划分好的网格,应按城市统一制定的编码规则对每个网格进行编号。要科学绘制网格示意图,每个网格配置至少一名网格员,彻底改变以往那种上万人、甚至几万人都由社区的几个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社工不了解小区、居民不认识社工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2、信息技术是支撑
如果只划分网格而没有信息化技术支撑,所谓网格化治理就是一句空话。一些特大城市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之所以走在前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有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一起做。网格化治理所依赖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网络、电子地图、地理编码、GIS、GPS、手机定位、航空遥感、数据挖掘等。比如电子地图技术,区级标到每一个社区,街办标到每一个责任网格,社区标到每一栋楼房、每一条道路、每一项设施,楼栋则标注楼房信息、人口信息。当根据需要点击全区电子地图时,能够全面显示全区每个社区分布状况,点击到街办,全面显示全区每个责任网格的分布,点击到社区,显示社区内每栋楼房、每条道路、每个设施,同时所有信息相应显示。很多大城市已经建成了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网格内的各种问题和居民诉求能够迅速传递、转接和反馈。
3、网格员是关键
技术对于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必须的,但不是唯一的,人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网格员配置要到位,每个网格都要明确专职网格员,具体配备多少名,需要从实际出发。其次,网格员的职责要明确,既不能当摆设,也不能把社区的什么事都推给网格员。第三,网格员的素质很关键,网格员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当成政府的“专职情报员”,不是有些人无端指责的“保甲长”。网格员要有专业的职业伦理和操守,要培养一支真正能够为党和政府分担、为百姓服务的网格员队伍。第四,网格员的待遇要落实,否则这支队伍就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实现预期目的。
4、信息采集和社会服务是基本职能
信息采集是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工作,而社会服务才是网格化治理的根本目的。北京市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已经实现了由人口管理向社会服务的转型,居民对网格的看法也由怀疑变成寻求帮助或主动参与,从“有事找警察”到“有事找格长”。网格虽小,但它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民生”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最突出的特点。
值得指出的是,归根到底,网格化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代表基层社会治理本身,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唯一道路,这一点必须清楚。网格化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由于网格化对技术手段、网格员队伍、人口规模等有较高要求,不一定适合中国城乡所有地区,有的尚处于脱贫阶段的农村、偏僻山区、人口稀疏的草原、正在拆迁改造而尚未定型的社区等,就不一定适合网格化治理,这样的地区,即使人为地划分了网格,也没有多大意义。另一方面,网格化治理的优势是精细化和全覆盖,但在培育基层社区自治能力和提高公民意识方面,它并无明显长处。在网格化社会治理问题上,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它,不能把它当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灵丹妙药,不能为网格化而网格化,搞新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