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党建重点正逐步从过去的建立和覆盖全方位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到着重提升组织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即从强调覆盖面的“建党”到强调质量和功能的“党建”。
一、网格化党建的基础是责任党建的有效落实
在基层自治中可以发现,基层党建出现了行政资源散化、党建责任虚化、党员边缘化等问题,这使得社区党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与社会功能被直接削弱。因此,要在网格中推进责任党建。责任履行的基础在于明确责任,而明确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责任内容;二是明确责任区域。街道在网格化党建中,依据基层党建的整体布局,结合社区生态化的党建网格划分和组织资源,将政治角色进行细分,不仅将党建责任落实到人,更是通过20项具体指标划分了责任区域。此举无异于给了居委会“救生圈”,使得他们从繁杂的社区事务中脱身,而且使得居民真正实现“自管”。
二、行动党建是网格化党建的联动要素
行动理论是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和基础。在基层党建的实践发展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街居党建”还是“区域化党建”,使党建得以运转和联动的真正要素都在于党员的行动。也就是说,无论是制度的建设还是政策的推动,如何激发党员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其从“理念中”真正“走出来”,才是推动党建工作联动的奥秘。
三、网格化党建的落脚点是两网融合,即党建和行政的双网融合
结合河长制、路长制的实施,全力推行党建网格行政网格响应、处置的治理模式,整体统筹推动网格内各项工作,打造党建牵头、网格助力,街道内各部门依责融入的良性格局,让党务、政务、事务交互助力。此外,自2007年起,街道开始打造“同心家园”,针对白领群体不断探索楼宇党建,并同步打造了社区群团服务中心,充分盘活了社区资源。“同心家园”的“同”,即认同;“心”,即以党组织为核心;“家园”,即社区共同体。“同心家园”的建设,打破了物理概念上的界线,实现了区域融合。当然,无论是纵向意义上的双网融合,还是横向意义上的区域融合,都离不开作为主体的党员融合去实践。
“单位社会”的变迁,使得单位制党建发展为区域化党建。如今,从“覆盖空间”到“行动空间”的组织力建设,使得网格化党建成为基层党建新趋势。面对现代化建设需求下传统单位制与新型社会形态的不适应,区域化党建是共产党应对社会结构性问题中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的自我调试,它打破了基层封闭的条块结构,将开放性的区域化力量融入,也由此成为基层党建的重大突破。而新时代下从“建党”到“党建”的时代需求变化,塑造了以社区生态为基础划分的党建网格,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提供了行动空间。在网格化党建中,议题引领是党员引领的实现机制,并通过两网融合、区域融合和党员融合,对基层党建形成辐射逐步提升组织力。在此意义上说,网格化党建是中国基层党建的又一大尝试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