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治国理政的好工具,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新型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物联网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支撑,解决实际问题是其最大特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为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环保、生产安全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抓手。如果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没有这个高度,新型智慧城市的推进将会受到影响,将失去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一、物联网上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物联网的感知、传输、信息处理、应用等四大技术领域,金鹏信息选取了感知和信息处理作为主要突破点。在感知领域,关注传感器,主要产品包括视频传感器、超高频RFID,并与传感网一起构成了基于可视的全面感知经络系统。在信息处理领域,涉足信息存储和处理,比如各类存储设备和软件、图像智能分析和人脸识别技术等。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的智慧安监已在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电梯物联网的安监系统主要解决电梯基本状态的实时监测,电梯现场数据直接对接当地技术监督局、电梯维护厂商,一旦电梯出现异常问题,技术监督局和维保单位会及时获得信息,并马上来处理。目前郑州市已经有上千部电梯安装了这个系统,正在逐步推广。
第二个应用是散装水泥搅拌车,它属于工程车的一种,由于这种车经常造成交通事故,社会上反响强烈,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金鹏信息建立了一套工程车的安全物联网系统,有效预防了超速和超载问题。郑州市建委下设有专门的工程车监管办公室,通过物联网安监系统可以及时获知工程车是否存在超速超载的问题。
对于超速问题,由于工程车上安装了GPS系统,一旦超速,司机马上就会接到超速警告,同时交警、城建部门和施工单位等都会知道;一旦超载,安监系统会通过一种感知的方式通知监管部门,超载了的水泥车是不能开出去的,即使施工单位现场人员私自把车放出去,交警、城建等也都会及时知道。
以前郑州市每年因工程车超速超载问题会伤亡不少人,装上这个系统之后抑制了超载超速,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这套安监系统第一期就安装了900多辆车,将来还会考虑搞一套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的系统,司机打瞌睡也会报警。如果解决了超速、超载以及驾驶员疲劳驾驶等问题,交通事故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
安监系统的第三个试点是针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问题,建筑工地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塔吊不合规、违规操作以及所造成的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全国有70万个塔吊,全世界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塔吊都在中国,所以对塔吊的安全管理、监测非常重要。郑州市有7000多个工地,以往建委监管都是靠人,一个人看一个工地,根本管不过来,用了这套系统后用不了几个人,大大降低了事故率,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是治国理政的好平台,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新型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就是治国理政的好工具。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要操之过急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把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发展新型智慧城市产业,但是从产业链讲,每个城市都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郑州既拥有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强烈意愿,又具备培育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十分发达,华三通信等在网络传输上很有建树,数据处理方面有金鹏信息,数据服务上有阿里巴巴等。此外,还有河南大学等一批高校提供各类人才。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会与体制方面产生一些不适应,这个体制既包括了经济体制,也包括了社会管理体制,甚至包括政治体制,但信息化是个工具,是用来支撑这些改革的。所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许多地方搞了所谓的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都是技术专家在搞,但不懂城市管理。只有即懂新型智慧城市技术又懂城市管理的人才有可能搞好局部的顶层设计。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从技术角度来讲,不要操之过急。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效率目前还不是十分完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型智慧城市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试点推广,千万别一步到位,先搞一个大顶层设计,精准的顶层设计极有可能是误导人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太急的另一个原因是,要留给本土企业发展能力的时间。如果非要在短时间内建成,我们可能不得不用别人的技术和设备了。比如对PM2.5的防治,如果今年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都必须建立监测站,那么所需设备将大部分从美国进口。但如果把建设周期拓展到5年内,国产设备就会慢慢跟进,就有可能逐步涌现出一批本土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