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    |    人才招聘    |    内部办公

智慧泊车让市区泊车不再难

  • 时间:2019-01-30 16:24:36 编辑:Sissi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郑州市汽车保有量从2008年的68172辆增至2018年的306350辆,10年增长了4.5倍,“泊车难”和“乱泊车”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大难题”。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泊车设施建设,提高配建标准,充分利用既定泊车设施规划用地、闲置土地或“三改一拆”拆后空间,大力实施泊车项目建设。但是泊车场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共泊车场出现泊车资源使用率低下、路面和场内车辆无序停放、“僵尸车”多、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委员呼吁,加强“智慧”管理,让市区泊车场泊车不再难。

 

一、规范泊车场建设标准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区已建成投用的31个公共泊车场,共计公共泊车位4016个。今年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市区还有在建泊车场项目10个,拟增设泊车位1098个。市区31个泊车场里,18个处于无收费无管理状态;11个实施收费、管理;2个无收费、有管理。

 

  市区泊车场情况调研,市区投用的31个泊车场中,70%以上的无运营监控系统和信息汇总系统;大部分泊车场进出口无设置名称标识, 无进出道闸设施,泊车场交通管理设施设置不全,有的甚至没有泊车标线;有的仅仅是一块水泥浇筑好的空地,四面没有围合设施,周边没有任何的泊车标志和泊车场标识。

 

  泊车场管理是城市文明与城市形象的缩影,要规范泊车场建设标准。进一步梳理现有公共泊车场土地权属、用地规划和使用规模需求,制定泊车场建设标准等级。根据泊车场交通设施技术标准设立交通标志牌、安全防撞栏、反光防护桩、交通标线、泊车位标线、单点采集设备、泊车数据库等设施。

 

  规范泊车场命名,根据二七新区、中心城区和老城区的区域道路确定起始点,根据车辆行驶动线给泊车场标上序号,并结合周边知名建筑或主要干道信息正式命名。

智慧泊车

 

二、统一泊车场管理主体

 

  据调查,由于泊车场土地权属和管理主体各不相同,导致收费和管理情况混乱,且存在多种收费模式,有私人收费,有投标给第三方进行收费,有单位自行收费等。

 

  不少泊车场的泊车功能无从体现,如广场地下泊车场(135车位)堆积着共享单车、广告展架等杂物;公园泊车场(100车位)堆积着黄土和石材,成为杂物堆场;泊车场(106车位)被周边村民自行割据,划线搭棚,作为私人泊车位使用。

 

  统一泊车场管理主体。由市政府牵头制定出台《郑州市公共泊车场运营管理细则》,梳理现有泊车场权属及投资主体,测算泊车场泊车运营收入及管理、维护、运营成本,确定监管主体和统筹管理标准。市市政公用建设局作为泊车场管理的职能部门,已成立泊车管理办公室,目前已将市区4个公共泊车场纳入管理,管理效果初具成效,建议将其余公共泊车场统一纳入管理。

 

三、搭建智能化运营平台

 

  市区已投用的31个公共泊车场目前尚未建立泊车区位、泊车规模、空置数据、周转率等泊车基本数据库,无法上传云端实现对外开放共享,泊车场无法得到高效利用。建设标准相对规范的泊车场,有进出道闸、泊车标线、交通诱导标志等设施,进口设置微型LED显示器,但显示的是乱码,没有显示泊车场泊车规模和泊车位空置数据等有效数据。

 

  很多车主无法通过导航工具或者交通指示获知市区泊车场的具体位置,有泊车需求时只能“反客为主”,“到哪停哪、想停就停”。政协调研组调研时尝试使用导航APP搜索市区现有投入使用的31个公共泊车场的定位,只能搜索到14个泊车场位置,线上上传的信息仅有泊车场位置,没有现场照片和泊车位数据等信息,剩余17个泊车场通过导航APP搜索不到定位。

 

  搭建智能化运营平台迫在眉睫。通过建设同城车位APP管理应用服务系统,融合泊车场实时空位查询、泊车预约、支付、诱导等智慧泊车管理功能,提高泊车效率。泊车位在60个以上,土地权属属于国有的泊车场,进行车位数据采集,统一接入同城车位APP管理应用服务系统。预留可接入端口,对政府投资但土地权属不属于国有的以及条件成熟的社会投资泊车场争取纳入平台。将路面泊车管理可试点部分路段,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内部泊车场地、楼盘小区配建车位指标录入系统,作为全市泊车资源的基础数据,结合“同城共享泊车”发展趋势,在合适的时机便于纳入平台,实现统筹管理、统筹运营。

 

四、统筹整合泊车场资源

 

  当前,公共泊车场资源没有充分整合,特别是在市政公共服务场馆周边等泊车需求旺盛地段。如市民公园地下泊车场(公共泊车场,150车位),开放时间为:7:00-19:00,因出入市政府办事或会议人员较多,该泊车场泊车使用率极高,高峰时甚至连泊车库出入口两侧车道都有大量的车辆夹道违停,进出车道勉强能供一车通行。而与此80米之距的市民文化中心地下泊车场(约310车位),作为公共场馆配建泊车场资源,尚未纳入全市公共泊车场资源,建成后因长期处于不开放、无管理状态,地下泊车场尘土飞扬,其中一个出口甚至被垃圾堆满。影院等场馆营业时地面交通拥堵,而与一楼直通的地下泊车场车辆却寥寥无几。又如市人民医院,上午8:00—10:30为泊车需求高峰,院内车满为患,求诊病人绕着医院四周反复绕行,无处泊车。与市人民医院一路之隔的市电信局泊车场(车位约260个)却起码有30%的空置车位,且场地宽敞,具备增设泊车位条件,但因为属企事业单位内部配建泊车场,非本单位车辆不得进入,导致求诊病人车辆难以进入停放。

 

  因此,开展泊车需求预测模型评价,调研和分析泊车时间段的数据,摸底周边可利用共享的泊车资源,将分散的泊车信息与不同时段闲置的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配建车位资源进行统筹,分步骤开展共享试点。如在市电信局现有泊车位基础上增设泊车位,提供一定比例的泊车位作为短时开放共享车位,为到市电信局办事群众以及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提供泊车便利。

 

  加大公共泊车场区位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市民树立“有管理、有收费”的消费理念,培养泊车入库的习惯。通过“新车上牌”“车辆年审”等节点,发放市区公共泊车场的区位索引图和通过扫码识别电子版公共泊车场索引图,了解泊车场资源情况。泊车需求旺盛的区域,可设置明显的泊车诱导指示,让市民快速了解周边公共泊车场车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