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    |    人才招聘    |    内部办公

大数据奏响“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和谐曲

  • 时间:2016-03-09 15:27:29 编辑:Olivia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十二五”以来,全国海事系统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全面推动“智慧海事”建设,奏响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服务现代化的和谐曲,展现了海事人科技先行的魄力。如今,人们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辖区全景豁然展开,重点船舶、违法违章记录清晰显示;船员进入海事综合服务平台,就可申办证书,轻松便捷;查询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海嫂”就能知道爱人所在船舶的具体位置 这样微小而深刻的改变,正在重塑着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的新格局。  

    智能化监管 履职更精准

    自2014年起,随着个人执法记录系统、车船载3G记录与传输系统、固定场所全程录音录像系统、全程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等的建设,太仓海事局实现了海事执法过程的全程记录。现在,办公人员每次外出执法,都会自觉打开执法记录仪,拿上“海事通”。从离开办公室到上船,执法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被记录在案,可溯可查,执法变得更加正规化、透明化。因此,科技的力量让合作更紧密,让配合更高效。浙江海事局2014年开始运行“三位一体”联动执法新模式,即构建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信息化为纽带的指挥中心、海事处、海巡执法支队“三位一体”水上交通安全动态监管格局。去年9月,经过18小时监控,追踪近100海里,浙江海事局成功查扣一艘无船名、无船号、无船载AIS且严重超载的自卸式运砂船。新模式下,各部门共享信息、密切联动,全面提高了现场执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海事动态监管整体效能。

  改变远不止于此。根据部海事局的顶层设计,广东海事局打造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让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实现了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有了这个平台,鼠标一点就可以开展电子巡航,辖区内有多少船舶,哪些是重点船舶或涉嫌违法违规船舶等一目了然;有了这个平台,根据海事监管业务需要而设定的3300多条报警规则,会在系统遇到异常后自动报警,相当于增加了3300多名虚拟执法人员;有了这个平台,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只要轻点鼠标,荧屏上事故点周边过往船舶情况一览无余,可以直接指令最近船舶施救,实现第一时间施救。类似改变不胜枚举,这些都离不开海事系统全面推进的“智慧海事”建设。“十二五”以来,借力“智慧海事”建设,海事系统逐步实现了海事监管模式信息化监控与现场执法联动,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签证+巡航”向“智能化监管+精确打击”转变,在创新水上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变革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数据化共享 服务更贴心

  远航在外的船员,是家属们最不舍的牵挂,每每听闻海盗或极端天气,更是牵肠挂肚。而现在,很多“海嫂”都学会了利用AIS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定位亲人,让焦急的心情得到一丝抚慰。虽“天海相隔”,却能“心心相印”,海事大数据平台温暖了“海嫂”的心。2015年2月,AIS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向社会全面公开,让更多人开始品尝数据开放和共享带来的“甜头”。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理念,AIS信息服务平台将船舶AIS数据与船舶登记信息、船员动态信息、船载危险品信息相融合,拓展了传统AIS数据应用。借助这一平台,以前只有海事人才能掌握的数据,现在也供社会公众享用:日均3.5万艘船舶动态数据,可根据需要自行组合查询,了解船舶实位、航速、船名、船舶尺度等相关信息。

  我国沿海及内河船舶实时动态权威数据正式对社会开放,是大数据时代加强政府管理和提供社会数据服务的一次有益实践。“十二五”以来,全国海事系统积极开拓创新,转变政府职能,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拓展服务内涵,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值得期待的是,海事协同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也已完成,海事系统建立起船舶、船员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全面汇聚业务数据,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了独有的海事“大数据”。随着这些数据逐步实现与公安部、商务部等行业外单位和部分行业内单位的共享交换,将会给更多人带来便利。

  精细化保障 效能更显著

   近年来,得益于“智慧海事”建设,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动动鼠标,就能办理证件;通过微信平台、微博、电话等,动动手指,就能查询相关信息和开展业务交流。在他们看来,海事便民惠民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贴心。自2013年3月在全国率先实施“天津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电子查验系统”以来,进出天津港95%的国际航行船舶已实现无纸化通关。2014年3月,江苏连云港海事局牵头,建立口岸相关方的数据交换平台,形成“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口岸“三互”协作机制。涉及船舶进出港审批、进出口手续查验、集装箱开箱检查、巡航执法、规费征收等诸多海事业务,通过口岸电子申报平台,信息流转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向大通关迈出了坚定一步。广州海事局南沙海事处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建设自贸区智能海上管控中心,进一步加强对船舶进出港的管控和服务,打造南沙自贸区海上航行高速通道。

  在服务港口经济方面,“智慧海事”同样大显身手。2015年5月,基于定位精度厘米级北斗CORS(连续运行参考系统)、VTS全程监控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模式,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开启“雾航模式”,全面推行船舶在能见距离500米以上时正常进出港;开展能见距离200至500米时,2000标箱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通航试验。这一突破将使洋山港区每年提升近3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每年可减少15亿元左右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延误成本,为上海港跻身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全天候港口之列奠定了基础。在推行船舶电子签证,积极支持口岸开放、临港经济开发、重大涉水工程建设,主动服务自贸区等方面,“智慧海事”建设明显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