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为解决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已成为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201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是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是加快政府向智慧型服务政府转型的重要手段,是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途径。
网格化社会管理理论
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社会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城市管理的革命和创新:
一: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管理手段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
三: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从事件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顶层设计
金鹏信息以系统科学理论、企业框架理论、平行控制理论、城市计算理论等方法论为指导完成网格化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顶层设计,主要应用了自主研发的组件式软件构建、可视化配置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技术、MIS与GIS融合的一体化应用集成技术、数据管理与内容管理相结合的构建服务技术等自有核心技术以及SOA、JAVA EE、Web Service等公开技术。
规划框架
金鹏网格化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需求为导向,以网格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按照“科学划分网格、整合部门资源、明晰工作职责、实现条块融合、实行逐级问责、严格工作考核”的建设思路,遵循“全覆盖、无缝隙”的建设原则,将社会区域划分成不同的责任网格,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以“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平安建设信息为基本内容,搭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先进一流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该平台整体设计涵盖了中央、省、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六级社会管理部门的互通互联,通过中央级网格、省级网格、市级网格、区(县)级网格、乡(镇)级接入网格,村(社区)接入网格六级平台建设,促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动静结合、多级联动”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促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县级以下网格化平台:重在信息采集、事件流转、跟踪督办
市级网格化平台:重在信息汇总、业务协同、工作联动
升级网格化平台:重在信息整合、分析研判、协调调动
中央网格化平台:重在资源整合、海量数据分析,服务宏观决策
该平台应用功能设计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建设,业务模块为“9+X”模式,涵盖如下内容: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治安管理整治、矛盾纠纷排查、机构队伍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安全感调查。其中X为各地根据工作需要加载的其他功能模块,为自选项目。
主要技术应用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技术的应用
动态监测社会管理工作对象的生存、活动、诉求状况,运用指标和模型开展专项分析,通过丰富多样的图表曲线,直观清晰地展现发展动态、运行规律,形成对社会治理基本状况定量描述,实现动态预测预警,为各级领导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提供宏观决策服务。
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
移动终端GPS定位及信息采集应用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网格人员可利用终端方便快捷地实现与监督指挥中心的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结合GPS定位技术和LBS技术,可对网格人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网格人员的科学管理。建立移动终端与监督指挥中心的无线互连,实现语音、数据、短信以及定位等业务协同运作。